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之际,农村污水处理“小阳春”仍余温不减。从近两年其身影频频亮相在顶层设计中就可窥见一二:自《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共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纷纷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板块。
从地方层面来看,已有超过18个省份明确了农村污水处理任务清单。通过在上述扶持政策中维持的“高曝光率”,2016年农村污水处理率的年增幅已达到4倍之多,接近23.57%,生活污水经处理的建制镇占比更是突破至27.99%。
即便上述成绩来之不易,但与城镇污水90%以上的处理率相对来看,兼具设施缺口大、建设成本高的农村污水处理仍将面临漫漫长路。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农村年均产生污水近89亿吨,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乡比例仍不足10%。随后1年,全国建制镇污水处理厂达到近4800座,而同期乡污水处理厂数量仅是这一数值的1/6。
时间来到2018年,区域资源分配不均同样困扰着农村污水处理。如下图所示,与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相较,中西部地区在农村污水处理方面则将更为漫长艰巨。业界认为,尽管中部区域已开始着力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但较低的接户率成了掣肘。而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分布更为稀疏的西部,村级污水处理厂和相应配套设施仍尚未具备建设条件。
01
动辄逾万亿的成本压力
成本,农村污水处理始终绕不过的“拦路虎”。与侧重于运行管理费用的垃圾治理相较,农村污水处理成本着实不低。原因在于,无论是以村还是以户为单元,亦或就近纳入城市市政污水管网,污水处理都意味着一系列基础设施拔地而起。
但无论采取上述何种方式,一户建设费用已接近1万元。按此测算,迄今全国共有近1.58亿户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仅就建设投资而言,农村污水处理就需要1.58万亿。而这,仅是管网、污水净化设备等前期投入,后期还需一笔不小的持续维护运营投入。
排水设计标准、规范的缺失亦造成了农村污水处理的成本困境。公开资料显示,因缺乏相关标准与量体裁衣式实用处理工艺,部分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往往照搬城市设计参数,加之一般乡镇经济基础薄弱也极易造成项目前期投资、后期运维费用成本过高。不仅于此,如按照城镇污水处理思路嫁接乡村项目,约定基本水量在成为低水量进行费用支付时,也将令整体资金链面临较大风险。
何以解忧?业界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针对目前农村大量土地闲置的现状,可通过占补平衡以用作农业建设,而产生的投资体量将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成本困境。也有舆论指出,经处理后的污水、污泥也可通过循环使用,出水可直接回用于农田灌溉或农村杂用水,污泥则可制成肥料,从而变相降低污水处理厂运行支出。
02
技术好不好,得看合不合身
也正基于因地制宜的路线图,农村污水处理采取的推进策略,重点+梯次成为“主旋律”。所谓“有重点”,即强化村镇农村污水处理厂从无到有,并在此前基础上实现提标改造。而梯次则强化的是量体裁衣。
迄今,农村地区大多财力有限,加之相关污水处理设施普遍规模较小、布局分散,难以实现如城市一样拥有专业技术维护团队。一般来说,我国乡镇集水面积小,污染物总量不多,几乎没有符合排水要求的管网,大部分明沟涵雨污水合流排水。而这也意味着,若要维持设施运行顺畅且真正发挥实效,农村污水处理在相关设施运行成本、管理难度方面都将大幅降低。
根据不同类型的区域分布与水质情况,农村污水也应执行不同的处理路径。与临近城市管网不同,人口较多的村庄更青睐于集中式污水处理站,反之分散的则相对应于分户污水处理设施。分散式处理,即以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实现生活污水的就近处理与利用。因后者远离城市且具备独立性,灵活组合的单元技术往往更适宜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
但无论是集中式处理,亦或分散式利用,以围绕工艺简单易维护、能耗低、抗水量负荷的冲击为准则的工艺标的,都将在乡村生活污水处理领域逐渐铺展开来。就农村污水处理主流技术而言,迄今业界仍未达成共识。
03
曙光未至 风口已现
虽然一系列难题仍待解,农村污水处理市场仍泛着浓浓“春意”。目前乡镇污水处理设定的目标是,未来1年内,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万个,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60%。
另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18年前半年,接近20个投资额超过4.9以的村镇污水处理项目得以释放,随之而来的是,超过162亿元累计投资额的农村污水处理市场已浮出水面。正如上图所示,在接下来的1年里,包括图中所述的农村污水处理三大层级,其整体产业链投资剩余空间有望超过1157亿元。随着市场需求不断释放,到“十三五”后期,这一数值可突破1300亿元。
蛋糕不断扩容的同时,农村污水处理市场也正酝酿出新的风向:一些农村污水处理厂新建或改扩建工程不再局限于项目建设运营,取而代之的则是通过打包形式拓展污水治理项目,涉及区域水环境污染治理、水生态系统修复、城镇垃圾处理在内的一体化综合服务。通过梳理近期